经文: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这段经文是说“十二因缘”与“四谛”皆空,也就是“十二因缘”与“四谛”全都是空寂的。“十二因缘”又称为“十二支”,是释门重要的理论和观念,它讲的是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的流转(即相续与起始之意)过程及次序,共计有十二个阶段,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个阶段前因后果,循环往复,流转不已,从而形成了生命生死轮回的现象。其中,无明和行属于前世,是过去世所作之业因,识、名色、六入、触及受属于今生,是现在世所受之果报,爱、取、有亦属于今生,是未来世所受果报之业因,生与老死属于来世,是未来世所受之果报。“无明”,古谓之“暗钝之心”,即迷惑之心,也就是于理不明,昏而无智的意思。隋代慧远和尚在《大乘义章》中说:“于法不了为无明。”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无明并不是大乘佛经中所讲的“根本无明”,而是“枝末无明”,破之相对容易。倘若破了“根本无明”也就修成佛了,而破了“枝末无明”只是断尽见思烦恼脱离分段生死而已。《楞严经》云:“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有了无明必然会妄为,从而造作出善恶诸业,这便是所谓的行。前世造业,后世必受果报。受报就一定要往来投生,由业力推动而往来投生的生命主体就是所谓的识,即世俗所说的“灵魂”。“名色”,“名”是说投生之初,虽有父精母血,但肉眼尚不能见其形,只能用言语来形容它的存在,而“色”则是说明它是物质的,合称为“名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之后,其肉身成形,眼耳鼻舌身意俱全,称之为“六入”,即前面所讲过的“六根”。“触”是六入对世界的感知,也就是“六根”对世界的接触。“受”是对触的领纳,是对境遇的感受。凡夫面对顺境时就会产生“乐受”即舒服快乐的感受,面对逆境时就会产生“苦受”即烦恼痛苦的感受,而面对非顺非逆的中庸境时就会产生“舍受”即不苦不乐的感受。有了“乐、苦、舍”三种感受,必定会产生爱憎好恶之心,这也就是所谓的爱。有了爱则必然会产生分别之心,从而肆意妄取,此即所谓的取。岂不知,妄取就会形成业“有”,来世必受果报。于是,因业有而去受“生”,然后再“老死”。“老死”是衰老和死亡的并称,是众生受生之后的必然结果。如此,“十二因缘”就像一根头尾相连的链条,将众生的三世与其生死紧密地环接在了一起,流转往复,永无止期。而所谓的因缘,其实就是其每个环节所相互依存的条件,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说它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十二因缘之所以能够因果相续,皆是由于凡夫顺着十二因缘流转的原故,由此故彼,才导致了其生死轮回现象的发生。因此,缘觉乘人通过谛观十二因缘明白了导致生命生死轮回的根源在于无明,于是予以破除,由此故彼,余下的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环节皆不攻自破,自然土崩瓦解,从而断尽见思烦恼脱离分段生死,证得辟支佛果。在释门,凡是通过谛观十二因缘而证灭者,皆称之为“缘觉”或者“辟支佛”。然而,是诸法空相,不但入世的所有法是空,就是出世的所有法亦空!十二因缘只是一个虚幻的过程,其不过是由真空所显的一些现象罢了。因此说:无无明,无行,无识,无名色,无六入,无触,无受,无爱,无取,无有,无生,无老死。既然十二因缘的流转相是空的,那么十二因缘的还灭(即转迷而还归寂灭之意,又作“还源”,是从轮回往涅槃过渡的过程,与流转相对)也就是所谓的尽也就因此而不存在了。既然如此,我们于其虚无之中又能灭除什么呢?实在是灭无可灭、除无可除啊!故此曰:亦无无明尽,亦无行尽,亦无识尽,亦无名色尽,亦无六入尽,亦无触尽,亦无受尽,亦无爱尽,亦无取尽,亦无有尽,亦无生尽,亦无老死尽。一言以蔽之,就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即十二因缘的流转相及其还灭也都是空假的,也都是了不可得的,从而教导缘觉乘人不必厌离生死,更不必灭除生死,而是要明白“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道理,不被生死所束缚,于生死之中超越生死,即于世间完全觉悟,回小向大,彻底破除法执,于法圆融自在。诚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而“四谛”则是佛教最基本的教理,说的是两重因果关系,即“苦集灭道”。“谛”,是真实没有虚假的意思,即现代人所说的“真理”。因此,“四谛”可直接注释为“四真理”。佛教认为生死苦果是由惑与业集合而成的,曰:“苦集”;而寂灭乐果则是由修道及断惑所证的,曰:“灭道”。这其中,“集”是“苦”之因,“苦”是“集”之果;“道”是“灭”之因,“灭”是“道”之果。“集”与“苦”是世间的因果,而“道”与“灭”则是出世间的因果。释迦牟尼佛当初在菩提树下刚成道时,即为众生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然而根性浅者却接受不了如此大乘佛法,于是世尊慈悲便为众生分别宣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教理。当时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对憍陈如(即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三转(即示转、劝转、证转)四谛法轮时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教导众生只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便可以超凡入圣,从而断尽见思烦恼脱离分段生死,证得阿罗汉果。在释门,凡是通过谛听四谛佛法而证灭者,皆称之为“声闻”或者“阿罗汉”。然而与十二因缘一样,四谛也是由真空所显的幻象,不用分别,当体即空,根本就是无苦可离,无集可断,无灭可证,无道可修。故此曰:“无苦集灭道。”这句经文是教育声闻乘人,其涅槃(即有余涅槃)也是空花幻有,从而明白大乘佛法真空妙有的道理,进而不昧于因果现象,于法不执、不住、不着,回小向大,圆融自在。噫!本来就是空无一物,那惹事的尘埃又从何而来呢?
通过学习佛法,我们了解了事实真相,道理虽然可以顿悟,但身心仍然需要渐修。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特别是在财、色、名、食、睡面前,我们所固有的劣根习气恐怕又不请自来了。彼时,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呢?我想,最要紧的就是信念不失!关键时刻,可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替代一切心思念头也就好了。虽然这样还不能真正地做到断尽心思念头,但是却可以暂时将其伏住。毕竟,伏住总要比断尽容易得多。如此,便可以带业往生,出离三界而证得净土。当年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在华严会上教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采用的就是这个法门。倘若我们的根性实在是愚钝,就连这句佛号也念不好,不妨可以效法周利盘陀迦尊者,一心只念“扫帚”二字亦能使我们的心地得到清净!
然而在资本市场中,有些人却总是执着于我与我所,昧于市场现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他们赚了钱就心生欢喜,且功劳全都要归于自己,而一旦发生了亏损就心生嗔恚,必定要怨天尤人,乃至于打滚撒泼、戟指谩骂,形同泼妇状如疯狗!他们就是不肯从自身处去查找造成亏损的真正原因,其结果就是愈发地肆意妄为造作出更大的业因,继而受到更大的报应(斯即其果报)!如果我们在市场实践中每每地遭受挫折,就说明我们的交易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反映出我们的思想体系(这里特指我们广大交易者的市场观和方法论)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毫无疑问,正是这一思想层面所存在的问题才使我们在市场实践中频频地产生错误的行为(即所谓的妄为),进而直接造成了账面每每亏损的后果。但凡夫不明白资本市场的真相,被其种种表面现象所迷惑,执着于各种虚妄之法而不能自拔,偶有所得便忘乎所以,仿佛掌握了美联储金库大门的钥匙—天下财富已尽归其所有了一般,狂妄得不可一世!然而妙有终归是妙有,究竟不能恒久。在短暂地拥有过后,便都倏的不见了,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某位市场“诗人”所描写的那样:“都悄悄地去了,正如它们悄悄地来;只是还没有容我挥一挥衣袖—向它们作别,便都急匆匆地去了,也不留下半片云彩!”(笔者按: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原文为:“……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于上述文字,我想凡是经历过2015年那场股灾的人都会有深刻体会的。在那场人为所造成的灾难(即所谓的人祸)中,多少执着于某种法门(比如所谓的价值投资)的机构和个人为此而倾家荡产,甚至有些人还为此而走上了绝路!至于说为此而痴狂者,则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执着于某种法门而无视资本市场的事实真即客观事实,虽然在某些特定的时空里也可以小有成就,但也仅能是局限于此而已,一旦遇到像2015年夏初国内A股市场的那种行情则必然是损失惨重。倘若是碰到像2008年那样的全球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大崩溃的行情,那些欺世盗名的家伙们则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嗟乎!“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有道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信夫?
资本市场是诸法空相,不论是其色法还是其心法皆是如此。我们若逐相而转,则必将会迷失其中。《无常经》云:“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所以说,我们在资本市场中执着于任何事物都是错误的,不论是某个交易标的还是其所谓的基本面,亦不论是“重要的市场信息”还是所谓的交易策略,一切皆是如此。我这么说恐怕有人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了,不过好在其中的道理颇为简单,根性一般的人也可以理解。其实,我们在资本市场中的行为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别无二致,皆不过是“吃、喝、拉、撒、睡”而已,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在资本市场中亏即赔钱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执着于市场诸法,该“吃饭”的时候他们不“吃饭”,该“喝水”的时候他们不“喝水”,该“拉屎”的时候他们不“拉屎”,该“撒尿”的时候他们不“撒尿”,该“睡觉”的时候他们不“睡觉”;乃至于该“吃饭”的时候他们去“拉屎”,该“拉屎”的时候他们去“吃饭”,该“睡觉”的时候他们去“喝水”,该“喝水”的时候他们去“睡觉”……以至于他们“吃”、“喝”、“拉”、“撒”、“睡”的次序完全颠倒,甚至是完全错乱!其想少亏点儿钱都不可能,即其想不赔大钱都难!交易(即我们在资本市场中的行为)如同生活,修道亦然。尽管它们都离不开一些形式,但也仅此而已,实在是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技巧,皆不过是“自然”二字罢了,毫无虚饰造作、矫揉浮夸之处。这就像所谓的茶道不过是“先把水烧开,再加入茶叶,然后再用适当的方式饮用”那样。升势做多,跌势做空,无势不做,除此之外,再无其它。无疑,这才是我们广大市场参与者所要知道的一切!
《六祖坛经》云:“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仅就资本市场而言,其前提(即我们广大市场参与者彻底觉悟的前提)就是要彻底明白资本市场的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资本市场的事实真相,关于这一点就是重复再多遍都不为过!理由很简单,因为只有完全清楚资本市场的事实真相我们才能形成相应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才能建立正确的交易体系;才能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才能不被资本市场的表象所迷惑;才能去除“五毒”(注释如前),断绝“五偏见”(即所谓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才能不昧于因果而脱离“野狐狸”的躯壳;才能我法俱遣于市场实践中真正地做到拿得起放得下,从而在市场变化中体会到顺其自然(即随波逐流、顺势而为之意)的真实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