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价值
在市场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自诩为价值投资者的人,他们将自己在市场中的行为定义为价值投资,即他们在市场中以其个人所制定的所谓价值标准为依据进行交易,丝毫不在意市场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自己交易账户的损益状况。很显然,他们在市场中的这种行为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完全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的(注:这里是相对于广大跟市交易者而言的),这也难怪其在某些时候顾影自怜地说自己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了,比如在他们逆势交易而被市场套牢的时候。说到市场的价值,相信每个市场参与者对它的认识都是不同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所谓的市场价值不过是人为所赋予的,是完全没有自性的,是随着能够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时间与市场环境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认识等等。也就是说,所谓的市场价值是有背景的,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有些时候其不过是为了吸引公众而人为制造的一个噱头而已,比如上世纪初风靡美国市场的据说可以包治百病的含有镭元素的商品。而若从市场价格反映一切的理论来说,市场的价格就是其所谓价值的反映,这是我们广大市场参与者通过市场博弈所达成的共识,它所反映的是市场的意志,是不以我们个人的意愿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很难想象会有人无视它的存在及变化。实际上,“个人(这里泛指交易个体)与集体的行为才是市场价格的本质!”而所谓的价值不过是为了配合某些炒作而人为制造的一个噱头罢了。无可厚非,我们广大市场交易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交易方法及风格。但若不明就里,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而一味地模仿国外某些交易大师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比如盲目地模仿沃伦·巴菲特先生的做法。事实上,任何无视市场的行为都会遭至其惩罚,所谓的价值投资也不例外。因此可以说,那些人为所制定的市场价值标准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市场的认可,纯粹就是自欺欺人的东西,它除了可以给那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们壮壮胆子之外一无是处。说实话,那些在股票市场里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利用市场的波动,通过倒卖股票而赚取价差的人的行为就是在欺世盗名,其与沃伦·巴菲特先生利用不断下跌的股票市场,通过购买股票的形式以较为便宜的价格参股或控股优质企业的行为截然不同,比如1973年沃伦·巴菲特先生收购《华盛顿邮报》时的行为(注:当时,《华盛顿邮报》的行业转让价格为4亿美元左右,而它在股票市场中的价格却仅为8000万美元左右。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40%,《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价格也从38美元跌到了20美元。然而,沃伦·巴菲特先生却是在其股票价格27美元时开始收购其股票的,并且是在其股票价格持续下跌的过程中持续买入,直至成为其最大的外部股东)。所以,沃伦·巴菲特先生完全可以不介意股票市场的动向,就像他经常所说的“就算股票市场关闭十年我也不在乎”那样。然而,那些盗名欺世的“二道贩子”们则绝不可以!
毋庸置疑,所谓的市场价值并不是市场参与者所制定的某种交易标准,而是市场本身为我们广大市场参与者所提供的某种交易机会。而我们广大市场参与者则是要充分地利用市场为我们所提供的这来之不易的交易机会,乘势而上即顺势而为,力争实现利润最大化。